off

2020年3月31日 – 脫離恐懼

陳志良傳道 

詩篇34:4–10
我曾尋求取和華,他就應允我,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。
凡仰望他的,便有光榮;他們的臉,必不蒙羞。
我這困苦人呼求,耶和華便垂聽,救我脫離一切患難。
耶和華的使者,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。
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,便知道他是美善;投靠他的人有福了!
耶和華的聖民哪,你們當敬畏他,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。
10 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;但尋求耶和華的,甚麼好處都不缺。

ps20200331  在十年多前,我和家人到卑詩省Nelson市旅遊。其中一個行程,就是根據朋友的推介到附近的沙灘玩耍。那天天朗氣清,遊人也不多。我從來沒有到過一個水這麼淺的泳灘,離岸十米的水位也高不過膝蓋的位置。朋友這個推介實在不錯,令我和太太可安心讓小孩子自由自在地奔跑和嬉水。過了兩個小時,我們習慣了這個環境,沒有任何防備,而且越走越遠,離岸已經有二十米左右。水還是很淺,不過是比膝蓋高一點的位置。我提議兩個年幼的女兒跟我一起「冒險」,試試我們究竟可以再走多遠。這次冒險之旅開始不久,只不過走了十米,竟然有一首中型的遊艇在面前駛過,我心裏突然充滿了恐懼:我頓然發覺,只要再走十多步,水就會變得很深,那是一個超出我能力所能應付的情況。當時心裏想:「究竟剛才我在想甚麼,為何越走越遠?」於是我立刻帶著女兒一起回頭向岸邊走。

  詩篇三十四篇第4節和第6節是兩個平行的句子:詩人尋求上帝,蒙應允,得拯救脫離了一切恐懼(4節);詩人向上帝呼求,蒙垂聽,得拯救脫離一切患難(6節)。詩人用平行句這種寫作技巧,更深刻地描述他蒙拯救的經歷。他所面對的不單是「患難」,更是隨著患難而來的「恐懼」,兩樣都是詩人親身感受到的威脅。落在實際的「患難」中,固然困苦;但被內心的「恐懼」纏繞著,我們也會無所適從,甚至失去方寸。詩人選擇尋求耶和華,向祂呼求,深信「凡仰望他的,便有光榮;他們的臉,必不蒙羞。」(5節)

  過去,或許我們覺得一切都很穩妥,似乎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當中,所以我們越走越遠,沒有想過原來危險就在面前;但當患難突然臨到,恐懼也隨之而來,我們在這一刻會依靠誰呢?會如何改正我們的方向呢?會像少壯的獅子一樣,依靠自己的能力嗎?還是像詩篇三十四篇的作者一樣,認定上帝才是他的拯救,認定敬畏耶和華才是人生當選定的方向(7,9節)?他呼籲和安慰神的子民:「耶和華的聖民哪,你們當敬畏他,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。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;但尋求耶和華的,甚麼好處都不缺。」(9-10節)